記者 吳雲燕攝影 李一鳴
  “一走一字城,二走二郎廟,三走三聖殿,四走四方街,五走五福宮,六走六楞碑,七走七星坎,八走八蠟廟,九走九尺坎。”這是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在重慶街頭流行的兒歌,也是用重慶街名來組成的兒歌。如今,四方街、九尺坎和十八梯街名地名未變,但一字城、二郎廟、三聖殿等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消失。
  “我在1.5路等你”,昨天我們報道渝北區有個奇怪的數字地名叫1.5路,其實重慶大到行政區,小到街頭巷尾,帶數字的地名還真不少,追溯來源,其實還挺有意思。
  “五里店”
  (原來它距江北城剛好有5里)
  譬如五里店,重慶地理信息中心的張海鵬在幫助我們查詢來歷時透露,曾經有人在這裡開了家店,剛好距離江北城有5里路。昨天,對重慶地名,尤其是老地名頗有研究的白先生告訴我們,這種說法沒錯,但是還不完善。“在1911年時,這裡有至善堂出資修建的一個孤老院,當時的店就開在孤老院院東,這家店剛好距離江北城五里路,所以叫五里店。”
  “七星崗”
  (原來它是“缸”不是“崗”)
  “七星崗不是崗,是七星缸的變寫。”白先生說,原來重慶城火災為患,但過去城裡沒有自來水,到處都有消防用水的石缸,也叫熄火池,一般都是長方形,上面還會刻有“有備無患”,而七星缸是消防用水的石缸,擺成的北斗七星的形狀。“崗是山脊,七星崗那裡沒有山脊,只有七口石缸擺在那裡。”
  “在通遠門旁邊修七星缸,用意還在於用代表水的北斗七星來鎮住代表火的南紀門,有五行的道理。”白先生說,七星缸何時修建,無從考證,上世紀20年代,重慶籌備設市,開闢新市區,修建馬路,拆除城牆,七星缸也被拆了,但那段馬路就命名為七星崗街。
  “中山一路”
  (原來叫中一路,為紀念孫中山改名)
  東起民生路與金湯街相交之處,止於上清寺曾家岩,中山1—4路,原分段名七星崗、黃家埡口、觀音岩、上羅家灣、兩路口、孟園、養花溪、三益村、美專校街、上清寺等,1931年建成後,以中區幹路之意分段命名中一、二、三、四路。
  一直到1937年,為紀念孫中山先生,將民生路西端起至觀音岩改成中山一路,觀音岩至兩路口為中山二路,兩路口至上清寺為中山三路,上清寺至上曾家岩為中山四路,統稱為中山路。
  “五四路”“八一路”
  (都跟抗日戰爭有關係)
  而現在的五四路,曾經的名字是簡家橋,1939年“五三”“五四”日機大轟炸時曾被夷為廢墟。1940年,重建後合併命名為五四路,警示後人永不忘記日寇發動戰爭給重慶人民帶來的災難。
  八一路和五四路的來源相仿,1937年前這裡分段為白龍池、雷祖廟、大陽溝、米花街、中營街,1939年被日機轟炸,重建後合併,1968年,因為有解放軍劇院和重慶兵站,更名為八一路。
  “十八梯”
  (不是18步梯坎,而是18層)
  說起十八梯,白先生說,這裡原來興盛一時,非常有市井氣息。
  清朝時修築了溝通上、下半城的石梯小路,北段的尾部有石梯200多級,共18層臺階,十八梯因而得名。到民國時期,這裡多單層穿鬥,木結構帶屋檐的瓦房,街道狹窄,照明不足,多為本地和從雲南、貴州等省份打工者雜居。“十八梯有三多,撐花、茶館、農夫哥”,白先生說,茶館是兼旅館,撐花就是賣雨傘的。
  七牌坊,在大坪正街菜市場,最初立有七塊牌坊而得名。白先生說,明清時期,重慶地區牌坊很多,大坪七牌坊形成了一個牌坊群,其中以表揚“貞女節婦”的牌坊最多。當然,七牌坊並不止七塊牌坊,最後存留的各式牌坊有24塊,一般高達6米左右。
  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”
  這首地名兒歌你知道嗎
  一字城:在古地圖上,是打槍壩西南角向外凸出的一段城垣內,而合川的釣魚城地圖上也有一字城,到底歌謠指的是哪個一字城不得而知。
  二郎廟:在千廝門內,祀李冰父子。廟已不存在。
  三聖殿:是祀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的廟,在上下半城之間的半岩石上。為上下城的主要通道之一。
  四方街:在太平門,進城門就是,可以通到魚市口,後拆除太平門修建碼頭,街也縮短了。
  五福宮:通遠門內的道觀,原是城內登高勝地,後五福宮多次變更,今天為金湯街小學。
  六楞碑:不是街名,而是一座六角形的石碑,在磁器街向八一路街邊角上。
  七星坎:以七星坎古跡命名。
  八蠟廟:創建無可考證。又名八廟堂,在陝西街西側,金沙崗的南端,近曹家巷。
  九尺坎:與滄白路和民族路平行,東端對棉花街,西端接臨江支路。  (原標題:“五里店真有店,七星崗不是崗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21gewiq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